執行學校 |
靜宜大學 |
執行期間 |
100年 8 月 1 日 至 104 年 1 月 31 日 |
計畫內容 摘要 |
靜宜大學秉持「進德修業」之校訓,以「全人教育 專業領航」為教育目標,培養學生具備良善美德、尊重多元文化、追求專業學識、與探索生活知能基本素養。本計畫將從學生進入靜宜的大一年(Incoming)開始,從生活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品格態度,為大學四年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;大學四年過程中(Progressing),透過經驗與實作,不斷地循序進近地栽培學生;在此經驗教育過程中,更積極安排學生走出校園(Outgoing),參與社會,透過行動來強化學生專業知能與公民能力;期望四年下來,學生能夠經由了解自我而形塑特質與自我實現(Differentiating);培養學生學習與他人相處(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) ;學習認知(learning to know);學習做事(learning to do);學習改變(learning to change);與學習自我實現(learning to be)。 本計畫植基於良好與紮實的品德教育、服務學習與通識課程之全人教育基礎,以公民素養整體概念,建構全校性發展機制。運作方式乃透過正式課程、非正式課程、與潛在課程的規劃,提供縱向聯結與橫向合作,以及從點、線至全面性的整體發展系統。包含:(1)在正式課程中,鼓勵老師增加學生體驗與實作的機會,提升老師融入公民素養之教學知能,以提升教學有效性,厚實學生公民能力。(2)在非正式課程中,大量提供學生擔任助理的機會與主動創造服務的機會,強化助理經驗制度的教育功能與成效,涵養其公民素養能力。(3)潛在課程則建立各式教師知能發展小組,共同探索與研擬可行方案,編製教材,以及建構學生主動學習、知識分享平台與楷模學習的氛圍與制度。 本計劃特色: 本計劃透過課程與活動走出教室進入社會,讓學生從做中學、做中體驗、做中反思,達致經驗教育與社會實踐等學習目的。第三期計畫除了延續第二期計畫中「課群模組」多面向課程整合教學法,融入「公共性」、「自主性」與「多樣性」三大學習精神外,亦加入新的主軸方向,深化既有之課程及活動規劃: 一、持續經營教師社群:建立教師社群之制度(正、副召集人)、有一固定開會時間、固定預算,草擬社群組織規定或要點。 二、推動「教師社群橋接方案」:課群之相互串連,透過課群與課群、教師社群及教師教學經驗與各教學場域及活動之結合,透過橋接式之學習,推動跨領域的學習。 三、推動「學生公民行動實踐方案」:以學生為本位之學習,發展學生社群,初期以通識涵養課程及教師社群為主要宣傳管道,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具備「公共性」、「自主性」及「多樣性」之企劃方案,鼓勵學生走出校園,走進社區,落實公民實踐行動。 四、推動「社會企業虛擬實驗室」,延伸「來自社會,回饋社會」的公民理念,讓學生參與行動實踐並回饋社會,鼓勵學生瞭解社區之需求,提供學生以公民素養為前提,進入職場做準備。 執行此共三期全校型教學改造計畫,本校持續秉持一貫嚴謹與認真的態度,以公民素養為核心,融滲全校整體課程發展機制,建置一個形塑學生社會公民能力的學習環境。 |
殊榮 |
本校榮獲教育部公民素養陶塑計畫「特色績優學校」! 本校參與教育部公民素養陶塑計畫獲得高度肯定,評審以「規劃完整通識與公民課群」及「發揮學校長期關懷環境議題之特色」作為本校的優異表現,評定本校為五所「特色績優學校」之一,從十六所執行計畫的大學中脫穎而出。 |
學院/開課單位 |
課程名稱(科系/學群) |
授課教師 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林淑雅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蔡政修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王孝勇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邱惠娟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邱惠娟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劉仲倫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李惠加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李惠加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楊國禎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蔡穎芳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李欣倫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陳明柔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陳湘繁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胡正恆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葉美智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劉奇璋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黃國超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黃文成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邱惠娟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魏春枝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陳湘繁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陳明媚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梁文芳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林淑雅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邱顯智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蔡穎芳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紀金山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劉奇璋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紀金山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徐崇斌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莊瓊惠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唐毓麗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胡憶蓓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胡憶蓓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劉奇璋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王金國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胡憶蓓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陳湘繁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陳韻如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黃文成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張靜茹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張靜茹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李明穎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李欣倫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劉依潔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陳韻如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黃文成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楊國禎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楊國禎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楊國禎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楊國禎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楊國禎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王孝勇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王孝勇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蔡政修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李明穎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桂田愛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蔡政修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余國強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簡瑞瑱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奚浩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陳明媚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陳明媚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魏春枝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劉仲倫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邱誌勇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邱誌勇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邱誌勇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胡憶蓓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胡憶蓓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王迺宇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王迺宇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陳秉亨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王迺宇教師 |
|
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|
魏春枝教師 |
|
外語學院 |
張修慎教師 |
|
外語學院 |
桂田愛教師 |
|
外語學院 |
桂田愛教師 |
|
外語學院 |
張修慎教師 |
|
外語學院 |
張修慎教師 |
|
外語學院 |
張修慎教師 |
|
外語學院 |
梁文芬教師 |
|
外語學院 |
何國世教師 |
|
外語學院 |
何國世教師 |
|
外語學院 |
桂田愛教師 |
|
外語學院 |
桂田愛教師 |
|
外語學院 |
周惠那教師 |
|
外語學院 |
陳韻如教師李明穎 |
|
外語學院 |
桂田愛教師 |
|
外語學院 |
陳明媚教師 |
|
理學院 |
翁瑤棽教師 |
|
理學院 |
翁瑤棽教師/詹吟菁教師 |
|
理學院 |
黃延君教師 |
|
理學院 |
梁偉明教師 |
|
理學院 |
陳香惠教師 |
|
理學院 |
梁偉明教師 |
|
理學院 |
吳仁彰教師 |
|
理學院 |
陳香惠教師 |
|
理學院 |
林花安教師 |
|
理學院 |
梁偉明教師 |
|
理學院 |
廖茂原教師 |
|
理學院 |
陳香惠教師 |
|
理學院 |
梁偉明教師 |
|
理學院 |
翁瑤棽教師 |
|
理學院 |
陳香惠教師 |
|
資訊學院 |
楊子青教師 |
|
資訊學院 |
李思賢教師 |
|
資訊學院 |
李思賢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吳成豐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方祥明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楊正寬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葉美智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吳成豐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陳川正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葉美智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趙芝良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吳成豐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何淑熏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何淑熏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張愛卿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陳川正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何淑熏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唐永泰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黃正聰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黃正聰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洪文夏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張秋蘭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張秋蘭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趙芝良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吳成豐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吳成豐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陳川正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陳川正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唐永泰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張愛卿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陳台霖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陳志標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方祥明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劉沂佩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張秋蘭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張秋蘭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何淑熏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張愛卿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岑淑筱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吳政和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吳政和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吳政和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葉美智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吳政和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岑淑筱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黃正聰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吳政和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張肇翰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葉美智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趙芝良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張肇翰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葉美智教師 |
|
管理學院 |
趙芝良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劉希文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張盈馨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伊婉貝林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吳宜瑾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施奕任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羅恩加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王信翰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鄭宜玟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楊勝欽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蘇全正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蘇全正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李思賢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李思賢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徐雁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蘇全正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孫台鼎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黃國超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蔡順仁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賴松輝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余健慈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林益仁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黃國超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王信翰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伊婉貝林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黃國超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余健慈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石致華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翁榮源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鄭宜玟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鄭宜玟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賴淑蘭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蔡善雯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王孝勇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王孝勇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余健慈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陳元棠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劉仲倫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伊婉貝林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林益仁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林淑雅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黃國超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羅恩加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胡正恆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石致華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楊勝欽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張盈馨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劉希文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劉希文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謝國發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陳元棠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劉希文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唐毓麗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唐毓麗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顏瓊芬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李明穎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李明穎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胡全威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李明穎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李明穎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劉希文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簡永仁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簡永仁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梁偉明教師林孝道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梁偉明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蔡善雯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楊慶元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黃國超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黃國超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黃國超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顏瓊芬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翁榮源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梁偉明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顏瓊芬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林孝道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許瑜庭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許瑜庭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王肇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李思賢教師 |
|
通識教育中心 |
徐雁教師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