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直到淺山不在紙上》展覽

【展覽簡介|直到淺山不在紙上】

靜宜大學通識中心「USR淺山精靈的守護」策展學生團隊,於2024通識週「通識星耀 X 素養實踐暨淺山生活倡議市集」活動中,策劃淺山議題展覽《直到淺山不在紙上》。

此展覽以淺山議題新聞為核心,希望藉展覽喚醒人們對淺山生態的關注。淺山距離人類的生活環境很近,並不是遙不可及的。希望觀展者透過此展覽反思:當我們在有意或無意間踏入、改變,甚至破壞淺山的生態環境時,我們是否有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影響?

策展學生團隊試圖傳達此願景:當某天淺山的事件不再依賴媒體報導,人們仍能自主關注淺山的議題,那才是生態意識融入日常的真正開始。

展覽以兩個展區構建體驗的層次。第一個展區《堆疊-淺山動物㙇》,屍體層層堆疊與呈現人類有意或無意殘害動物的工具,讓觀展者反思文明的發展代價為何,到底犧牲了多少淺山的生靈?

走進第二個展區《被淹沒的淺山新聞瀑布》,期望讓觀展者停下腳步重新回顧那些被忽略的淺山事件,並啟發觀展者進一步思考自己的行動如何能成為守護淺山的助力。

   實體展品|堆疊——淺山動物㙇

此展品參考了香港大學《國殤之柱》作品,進行概念轉化與呈現設計,以遭受人類在有意或是無意之間,導致動物死亡的議題事件作為展品設計發想。

策展團隊試圖還原淺山現場,遭受迫害的動物屍體堆疊成塚,馬路以強行的方式貫穿山體,由紙漿製作的山體被一分為二,只剩下少數的綠植依然翠綠,維持著淺山原貌。動物屍體卻已成為蒼白的樣貌,任由人類的傷害在身上留下鮮紅的痕跡。

實體展品|被淹沒的淺山新聞瀑布

展品視覺利用新聞報紙的排版方式,呼應展覽以淺山議題新聞作為核心。新聞瀑布懸掛在空中,下方延伸直至鋪滿第二展區。

透過誇大長度的新聞瀑布,策展團隊試圖表現:新聞媒體快速而大量地流通資訊,佔據了人們的注意力,淺山議題的新聞究竟需要多麼龐大的量體,才能夠讓民眾將注意力轉移至環境永續的議題上呢?

互動展區|大地處方籤

《大地處方籤》 扭蛋互動裝置想傳遞一種療癒方式,對於大自然與人類而言,植物是一帖良藥。選用適合秋冬季節,方便種植的種子作為自然的藥方。

藉此邀請觀展者感受自然的療癒力量,每種下一顆種子,便可以成為大地的醫生,為自然環境開出一帖良藥。

展覽回饋

在收到的展覽回饋中,統計共有破百則正面回饋。部分回饋如下
「作品很有創意!以大型裝置藝術傳達用意很震撼!」、「我很喜歡用資訊流的方式呈現,很像是我在美術館看得展覽一樣。因為這樣的呈現方式讓我更想要踏進這個區域中參觀」、「我覺得場佈很精緻!尤其是報紙板的剪裁以及地上的立體作品」等等與策展方式相關回饋。也收到觀展者提出「更加真實感受淺山的知識及重要性」、「發現更多人與生物共存的可能,我更願意執行永續這件事」等等與願意投入環境議題之回饋有關。

策展團隊|USR淺山精靈的守護(依姓名筆劃排列)

李沅蓮、沈瑞文、邱靖昀、侯妤蓁、施穎桐、康富傑、張梓康、郭筠榛、蒲思成 、劉子綺